你還記得兒時的味道嗎?
在奶茶和網(wǎng)紅甜品
尚未流行的年代
最幸福的期盼
莫過于家里大人從城隍廟
帶回來的那一袋
油贊子或年糕干吧?
今天
小編就帶你探尋
老寧波人的童年滋味
寧波童年味道——脆
“嘎嘣嘎嘣”,熟悉這個聲音的,就知道有人在吃年糕干了。這時,周圍的小伙伴們總是忍不住伸手來撈幾塊,空氣里頓時彌漫起香甜的味道。
年糕干可以用來炒,也可以用來爆,在幾乎沒有零食的年代,一把咸香的炒年糕干,或是一片脆甜的爆年糕干,都是難得的享受,往往是在過年或特殊的節(jié)日才吃得到。
油贊子
油贊子,作為寧波人從小吃到大的零食,經(jīng)久不衰。
它形似麻花,集“酥、脆、香”于一身。金黃色甜口的是白糖原味,綠色咸口的是海苔味,堪稱寧波小食中的一絕。
番薯屑
寧波的丘陵山地適宜種植番薯,晚稻割完之時,番薯也大獲豐收。讓寧波的孩童們最為企盼的,便是大人們用它們來制作成番薯屑。
番薯屑是寧波人的叫法,不僅香脆可口,還夾帶著一股焦香味。小時候,挨家挨戶都會在門口晾曬番薯屑,逢年過節(jié),裝一盤用來招待客人,極受歡迎。
寧波童年味道——糯
灰汁團
灰汁團,是一道能讓寧波人產(chǎn)生情感共鳴的傳統(tǒng)糕點。它的名字源于使用了稻草燃燒成灰燼過濾后得到的汁水,這種水具有堿性,可以提升食物的軟糯度和口感。
灰汁團吃起來清涼爽滑,糯糯嘰嘰還不粘牙,散發(fā)出稻草和泥土的芳香。嘗到灰汁團的那一刻,總能想起兒時的情景,或許,這就是鄉(xiāng)愁。
米饅頭
米饅頭是寧波人餐桌上常見的點心,米饅頭由米粉發(fā)酵制成,蒸熟時,通體雪白,小巧玲瓏,清甜可口。
粳米自帶的甜香與發(fā)酵產(chǎn)生的酒香會一股腦兒四散開來,讓人忍不住細嚼慢品。
云片糕
云片糕,老寧波又叫其雪片糕,因其片薄、色白、質(zhì)地滋潤細軟而得名。
質(zhì)量好的云片糕看上去潔白如雪,手感柔軟而有彈性,可以一片片地撕開且不斷,聞著帶有桂花清香,吃到嘴里細膩香甜,久藏不硬,剛剛做好的云片糕尤其好吃。
寧波童年味道——甜
凍米糖
香甜、酥脆的凍米糖承載了很多寧波人童年的甜蜜記憶,是大人和小孩都喜歡吃的零食。
凍米糖的外觀呈現(xiàn)出潔白的色澤,深嵌其中的芝麻、花生香酥脆口,入口即化。每一塊凍米糖都散發(fā)出濃郁的甜味,還能隱約感受記憶深處遙遠的年味。
豆酥糖
用黃豆粉、面粉、麥芽糖做成的豆酥糖,一層一層的,酥松香甜。吃的時候若是一不小心呼口氣,那粉末就要滿天飛。
這個用白色油紙包裹著的四方小糖塊,承載著一代代寧波人甜蜜的童年記憶。
水糖球
水糖球是一道寧波傳統(tǒng)小吃,因形似老鼠,又被稱作為老鼠糖球。其配料主要有麥芽糖、松花和黃豆粉等,以口感香糯、甜而不膩、傳統(tǒng)的拉糖技術(shù)為特色。
水糖球的制作方法并不復(fù)雜,卻充滿了樂趣。制糖的師傅反復(fù)拉扯糖條,手中的糖塊不斷變化著造型,守在旁邊的孩子們則看得津津有味,成為不少寧波人刻在心底的童年記憶。
除了上面這些
又香又脆、又甜又糯的童年味道
還有一道
令小編記憶猶新的傳統(tǒng)零食
“炒毛麩”
炒毛麩(方言音: mō fū),用普通話讀來,會誤認為麥子炒后磨粉。實則不然,寧波人多是用稻米磨制。舊時寧波鄉(xiāng)村有風俗,每年稻子收割完后,全村每家每戶都會磨炒米粉做零食吃。在物資貧乏的年代,一口簡陋的炒毛麩算得上時令美食。
大人用棉布縫制一個巴掌大小的白袋子,里面裝進炒毛麩,再插上一節(jié)竹管。袋口用線繩扎住,掛在脖子上。想吃時,就吸一口竹管,有時還會被嗆住。
孩子們常一起玩耍,這時,一袋炒毛麩就成了小伙伴們的共享食品,也顧不得嗒嗒滴的口水,你吸一口,他吸一口 ……這情景,講給現(xiàn)在的孩子聽,他們已不能理解,但是對當年的許多孩童來說,能吸上一口炒毛麩,確實是一種難得的美味。
在那些零花錢有限
快樂卻無窮的舊時光里
你最期待的童年美食是什么呢?
歡迎來評論區(qū)分享~
來源:寧波發(fā)布
浙ICP備12005551號-3 網(wǎng)上視聽傳播許可證 1103013
公安機關(guān)備案號 33020302000735 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(wù)許可證 33120180003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 (浙)字第01362號
《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(wù)自律公約》 《網(wǎng)絡(luò)信息服務(wù)信用承諾書》
版權(quán)所有 寧波寧聚傳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-2025 nbtv.cn, all rights reserved